2022全国高血压日|防控心血管病必须强调高血压防治效率,《高血压》再版首次纳入中医中药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 宋箐)作为第二批“西学中”的学员,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就与中医中药结缘了。10月8日,在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来临之际,由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和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医师报支持的“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构建全方位的高血压综合防治体系”研讨会上,刘力生教授分享了在“西学中”过程中,雷海鹏教授用葛根治疗头痛的故事,“我们把葛根制作成三钱一包的药物,工人服用后很快就见效了。”刘教授感叹中医药的神奇力量,当时还和同学们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综合快速治疗高血压的研究,并发表了文章。因此,在《高血压》专著时隔20年后进行再版时,刘力生教授决定把中医中药纳入其中,单独成篇。

说到中西医结合,就不得不提拉开我国中西医结合发展史的帷幕,并将名字刻在上面整整70年的陈可冀院士。牵头编撰《高血压》再版中医中药与高血压篇、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可冀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心脑血管病是我国的首位死因,血压达标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硬道理,但知晓率和治疗率都偏低,应引起社会各界在防治研究方面的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陈院士说,刘力生教授自20世纪50年代前后,就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高血压防治研究。“中西医结合开发高血压防治药物,是很有希望的。”

会上,《高血压》再版“中医中药与高血压篇”正式发布,与会专家分享了中医中药在高血压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结合中国在全球高血压防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介绍了全球高血压防控经验和中国成果。

“从全球疾病负担中可以看出,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也可以理解为,如果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的死亡也最多,更多人就可以活得更健康、活得更久。”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张新华教授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的HEARTS工具包,开发此工具包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所有负责慢病防控的部门,参与到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病防控能力的行动中来。

HEARTS工具包是实现全民覆盖的基本医疗服务的试点,主要包括几大功能: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指导专业培训与督导,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步骤,指导监督考核系统,帮助所有居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张教授介绍,全球及中国的经验都证明,HEARTS工具包是可落实、可推广的高血压(及全部慢病)防治系统,是实现全民覆盖的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的最佳途径。自2018年以来,我国有893个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到HEARTS项目中,测量血压72万余人次。以新乡县为例,参与HEARTS项目的基层医疗机构卒中住院人次占总住院人次比例下降15%,卒中住院天数占总住院天数比率下降24%。

“我国心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仍高于发达国家且下降速度较慢的原因不是高血压患病率高,而是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改善速度慢。防控心血管病必须强调高血压防治的效率。”张教授还指出,庞大的高血压人群需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防治实力才能持续扩大高血压防治的覆盖面并提高控制率。HEARTS项目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了高血压控制效率和防治心血管病的实力,在中国可推广、可持续。

中医中药用于高血压防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面发挥降压和靶器官保护作用。中医中药与高血压篇执笔者付长庚教授介绍,“中医中药与高血压篇”基于临床循证医学证据,详细介绍了具有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复方中成药和传统降压疗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将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逻辑清晰、易行、易懂的参考使用工具。

付长庚教授说,在编写之初,编写组就确定了中医中药与高血压篇的四个基本特点:其一,是突出中医特色。文中把中医对高血压的传统认识、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进行了系统介绍,让广大读者了解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经验。

其二,是突出临床实用性。为了给西医专家利用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提供借鉴,文中没有过多介绍中药汤剂,而是设立专门章节介绍了常用降压复方中成药和中医传统降压疗法。

其三,是突出循证医学证据。每一个药物、每一种疗法都是基于充分的循证证据基础上进行的选择,而且针对每一种疗法都介绍了其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方法及循证证据。

其四,是科研和临床相结合。考虑到科学研究和降压新药研发的需求,文中专门介绍了19种具有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每种中药都介绍了传统认识、主要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为后期开展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指引。

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防治策略,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均有独特的指导意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毛静远教授强调,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医特色适宜技术(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等)、传统运动方式(太极、八段锦)以及中医综合调理等在高血压防治中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更有助于高血压多种虚实病证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症状改善,血压稳定,从而降低心血管总体风险。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吴宗贵教授从高血压的家庭管理角度出发,介绍了血压测量目前主要的三种方式——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我国6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血压节律异常,主因包括高盐饮食、盐敏感及醛固酮水平/活性增高。“这将增加患者未来发生心脑事件的风险。”吴教授说,联合治疗方案可满足个体化治疗的需求,有助于异常血压节律的恢复,降低心脑事件发生风险。

难治性高血压是使用三种及以上降压药物治疗才能达标的高血压,老年、女性、肾功能减退人群多见,尽管在持续降压治疗,但患者仍处在靶器官损害,发病率、病死率风险增加的阶段。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安冬青教授表示,难治性高血压联合药物治疗不仅要血压达标,更要注意改善保护血管内皮,避免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减少并发症。而中医药联合西药降压对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优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林谦教授对中医非药物疗法防治高血压作出解读。她介绍,常见的疗法包括针刺与电针、艾灸、传统体育锻炼、放血疗法、药枕、中药足浴治疗等,在高血压的控制及相关症状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在临床研究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但目前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量较少、样本量偏小,研究设计也受到一定局限,因此需要更科学的设计和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说明其有效性。

付长庚教授介绍了单纯舒张性高血压(IDH)的心血管风险及中医药治疗。一项纳入30个队列研究,涉及810多万参与者的Meta分析显示,IDH与复合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急性心梗、心衰、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全因卒中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他指出,陈可冀院士治疗高血压的经验效方——清达颗粒,具有降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作用,能缓解肝阳上亢证候及焦虑状态,改善高血压相关症状。

2021年10月23日,北京医院宣布李宏义教授团队原创性科学发现:找到了“与穴位连接的组织液循环网络的人体解剖学结构”,并提出了“组织液循环网络”新学说:在已知的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循环系统之外,人体还存在第三种体液循环系统——“组织液循环网络”系统。北京医院李宏义教授介绍,组织液不仅在局部扩散,而且能够像血液、淋巴液一样全身流动,在血管外膜、神经和皮肤等多种解剖学部位形成组织液循环网络。全面深入系统地解析其中的奥秘和功能,将对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心血管循环系统,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异常在疾病中的作用,展开全新的研究篇章。

会议由医师报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女士、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理事长管廷瑞教授、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秘书长张东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付长庚教授主持,会议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观看量4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