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卒中日

#今天是世界卒中日#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居全球首位。这是因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过程中,有诸多不良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导致高血压和血脂,血糖异常,且这种状况已趋于年轻化。这些危险因素就像在体内埋下了不定时炸弹,成为45岁人群以下年龄段脑出血的首要原因。
为了提升人民的健康生活质量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使广大民众了解危险因素所导致的危害,由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联合中国高血压联盟第七届委员会、深圳市人民医院、信立泰(公益支持)推出:#深夜拆弹.视频短片# ,奉献给‘2025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世界脑卒中日|霓虹灯与手术灯的距离有多远
深夜,深圳市人民医院,一台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主刀医生神经外科王浩医生形容,他手中的操作如同“拆除一颗不定时炸弹”——而炸弹的名字,是脑动脉瘤。
这不是肿瘤,却是潜伏在脑血管中的致命危机。脑动脉瘤就像血管壁上一个“薄皮气球”,长期失控的血压就像日夜工作的打气筒,让这个气球随时可能破裂,引发致死致残率极高的脑出血。
患者周先生,就是在一次熬夜后头痛欲裂、呕吐不止被送进医院的。他长期熬夜、打牌、玩手机,血压一路飙升却从未重视。而此刻,医生正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在他毫米级的脑血管中进行操作,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推手”
周先生的发病并非偶然,而是长期血压失控后的一次“引爆”。
高血压被列为中国居民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首位、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尤其是夜间高血压,因其隐匿性强,往往被忽视,但危害巨大,且可独立于日间血压预测心血管死亡及总死亡[2]。
每一颗上紧发条的“健康炸弹”,都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的积累有关
这是不是也是您的日常?
- 烟酒不离手,肚腩日渐大
- 昼夜常颠倒,作息不规律
- 明知血压高,迟迟不干预
这些看似寻常的习惯,都在默默为脑血管“加压”。脑出血的抢救窗口极短,许多患者甚至来不及上手术台。
预防,是最好的一场“拆弹”
在10月29日世界脑卒中日,信立泰呼吁:
✅ 定期监测血压,关注夜间血压值
✅ 限盐、减重、戒烟、戒酒
✅ 避免长期熬夜与过度疲劳
✅ 严格控制高血压,坚持规范服药
控制高血压,远离脑卒中。
参考文献:
[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 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